毛慈菇种植过程中形成的 “废弃物 — 资源” 循环模式,将农业生产中的各类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山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毛慈菇种植的培养基主要来自林业和农业废弃物。农户将阔叶树落叶、玉米芯、稻壳等粉碎后,与腐熟的牛羊粪按比例混合,制成毛慈菇生长所需的基质,每吨成本仅为商品基质的三分之一。在湖南张家界的毛慈菇种植基地,每年消耗这类废弃物 150 吨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村废弃物处理难题。
毛慈菇采收后的残体和废弃基质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这些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矿物质,堆沤腐熟后还田,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福建南平的试验显示,连续三年施用毛慈菇废弃物有机肥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 25%,周边农作物产量提高 18%。
循环模式还带动了养殖业发展。毛慈菇加工产生的边角料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土鸡、家兔养殖,不仅降低饲料成本 15%,还能提高禽畜的抗病能力。江西赣州的 “毛慈菇 + 养殖” 示范户,利用毛慈菇副产品发展生态养殖,年额外增收 1.8 万元,形成了 “种植 — 加工 — 养殖 — 还田” 的完整循环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