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选型与结构优化原则 机械设计需平衡性能、成本与加工可行性,材料选型是首要环节。需根据零件受力情况、工作环境选择适配材料:受力复杂的传动齿轮需选用20CrMnTi(渗碳淬火后硬度达HRC58-62),确保耐磨性与抗疲劳性;承受冲击载荷的连杆选用40Cr(调质处理后硬度HB220-250),兼顾强度与韧性;轻量化要求高的汽车零部件则可选用铝合金6061-T6,密度仅2.7g/cm³,且通过热处理提升强度。材料选型还需考虑经济性,如非关键支撑零件可用Q235钢替代45钢,降低成本30%以上。
结构优化是提升零件性能的关键,需遵循 “等强度设计” 与 “简化加工” 原则。轴类零件的阶梯过渡处需设计圆角(如 R2-R5),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断裂;轴承座安装面需设置凸台,减少加工面积的同时保证平面度;箱体零件的内腔需避免盲孔,采用通孔结构便于加工与清理。例如设计带轮时,将实心结构改为辐板式,在重量减轻 40% 的同时,通过增加辐板厚度保证强度,且辐板上开设减重孔,进一步优化受力分布。
此外,需考虑装配可行性,零件结构需便于安装与维护。如螺栓连接的零件需预留扳手空间(扳手活动范围不小于 15°),避免因空间狭窄无法紧固;轴承端盖设计为分体式,便于轴承拆装;管线接口需设置定位销,确保装配时对准精度。结构优化后需通过 ANSYS 等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如对减速器箱体进行应力仿真,确保应力值小于材料许用应力(如 Q235 钢许用应力 [σ]=170MPa),验证设计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