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不同来源(高炉、转炉、电炉、烧结机)的除尘灰成分(CaO、SiO₂、Fe、C、Zn、碱金属等)差异很大。例如,含钙高的灰(转炉灰)可能自带胶凝性,而含锌高的灰(电炉灰)可能不利于成型。
粒度分布:这是关键因素。“两头大,中间少”的粒度级配最理想。即需要有足够的细粉来填充骨架颗粒间的空隙,也需要有适量的粗颗粒作为强度骨架。如果粉尘过细,比表面积大,需要更多粘结剂和水分,且不易压实;如果颗粒过粗,则颗粒间咬合力差,球体松散。
湿度/含水率:原料的初始含水率直接影响与粘结剂的混合效果。含水率过高,压球时容易产生“包浆”现象,球体表面光滑但内部松散,且容易粘模;含水率过低,颗粒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液桥连接,分子间作用力弱,导致成型困难、强度低。
亲水性:不同成分的粉尘对水的亲和力不同,这影响了水分在物料中的均匀分布和粘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