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船舶工业及耐磨部件领域。其特性与性能解析如下
化学成分与组织结构
CAC406的典型成分包括锡(Sn)5%-7%、铜(Cu)余量,并可能添加少量锌(Zn)、铅(Pb)或磷(P)以优化性能。锡的加入形成硬质锡化物(如Cu₃Sn),显著提升合金强度与耐磨性,同时保持铜基体的延展性。其微观组织为α相(富铜固溶体)与δ相(电子化合物)的共晶结构,赋予材料良好的综合性能。机械与物理性能
该合金抗拉强度可达600-800 MPa,硬度(HB)约150-200,延伸率10%-15%,兼具高强度与一定韧性。其热导率约为纯铜的50%,电导率虽低于纯铜但优于钢,适用于导电性要求适中的场景。CAC406在海水、弱酸及碱性环境中耐蚀性优异,尤其适合海洋装备。
加工与热处理
CAC406可通过热锻(700-800℃)、冷轧及拉制成型,但切削加工需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并控制进给量以避免粘刀。热处理方面,退火(600-650℃)可消除内应力,而固溶处理(750-800℃)结合时效(300-400℃)可进一步提升强度。焊接时需预热至200-300℃并选用铜基焊料。
应用领域
凭借高强度与耐磨性,CAC406常用于制造轴承、齿轮、蜗轮及船舶螺旋桨。在化工领域,它适用于泵阀部件及耐蚀管道;在模具工业中,则用于冲压模具镶块。其无磁性特性也使其成为电子屏蔽件的优选材料。
优势与局限
CAC406的优势在于高强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的平衡,但成本高于普通黄铜,且加工难度较大。随着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增长,其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