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牺牲阳极可有效用于地下淡水供排水管道防腐,其原理是基于电化学中的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具体如下:
防腐原理:地下淡水供排水管道通常由钢铁等金属制成,在地下复杂的电解质环境中,金属管道会与周围土壤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管道金属作为阳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而镁合金的电极电位比铁更负,将镁合金牺牲阳极通过电缆连接到管道上,并埋设在管道附近的土壤中,镁合金作为阳极会优先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的电子会通过导线或直接在电解质中传导到被保护的管道表面,使管道表面电位降低,抑制管道自身的腐蚀反应,从而实现对管道的保护。
优势特点:
电位负且驱动电压高:镁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2.37V(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能为被保护金属提供足够高的驱动电压,可有效克服管道与阳极之间的电阻,使保护电流顺利传输到管道表面。
自腐蚀小:镁合金表面会形成一层较为致密的氧化膜,在无外界连接的情况下,其自腐蚀速度相对较低,能在较长时间内为管道提供稳定的保护电流。
材料成本低:镁是地球上储量丰富的金属元素,镁合金制备工艺成熟,与一些贵金属牺牲阳极材料相比,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应用于地下供排水管道防腐。
环境友好:镁合金牺牲阳极的腐蚀产物(如氢氧化镁)对环境无害,废弃后无需特殊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安装要点:镁合金牺牲阳极应均匀分布在地下淡水供排水管道周围,安装间距需根管道直径、材质、土壤电阻率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土壤电阻率较低时,间距可适当增大;电阻率较高时,间距应缩小。例如,对于直径小于 500mm 的管道,在土壤电阻率为 10-50Ω・m 的情况下,阳极间距可设置为 3-5m。同时,连接部位要进行密封处理,防止地下水等电解质进入连接点,导致连接电阻增大或发生局部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