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鉴定背景介绍
某渔民(简称客户)向江苏某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销售方)购买了船用柴油机产品,用于安装在渔船上。产品于2024年6月购入并完成安装调试,但使用不久后即多次出现机油温度传感器异响和报警问题。客户通过威海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销售合作方)进行了多次维修,包括两次更换传感器总成。然而,在2024年9月17日渔船出海作业时,柴油机机舱突然起火,导致客户重度烧伤,渔船受损停泊。客户为解决此问题,曾多次联系销售方进行检修,但故障未能根本排除。由于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客户认为产品质量存在缺陷,与销售方及合作方产生了激烈争议。此次产品责任纠纷最终诉至某院。
二、委托事项与机构受理
某院因审理该产品责任纠纷案件需要,正式委托第三方质量检测鉴定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委托鉴定的具体事项为:对船用柴油机起火原因技术鉴定,并排除其他非产品相关因素导致的起火可能性。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质量鉴定机构,江苏联正检测鉴定中心正式受理了火灾原因鉴定的委托,组建鉴定组,并依据程序通知了客户及相关各方,确保鉴定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三、鉴定流程和方法
经江苏联正检测鉴定中心鉴定组开展严谨流程,包括现场勘验、技术测量和动态测试等环节,确保鉴定数据全面准确。专家团队首先审查了购买合同、使用说明等资料;随后组织现场勘验,实地检查涉案柴油机及相关部件;最后通过实验室分析(如剩磁检测)形成最终评估。关键鉴定发现如下:
部件质量问题
柴油机主线束存在明显设计改装缺陷,经现场发现,该线束被用户私自改装并与排气管隔热罩长期接触磨穿,导致保护套损坏,铜丝裸露。
运行故障/隐患
在动态测试和热环境模拟中发现,线束因改装后紧绷压迫在高温排气管罩上(温度高达导致防护层熔穿),引起大电流、持续短路放电,表现为多股铜丝熔合形成熔珠,这是直接引发火灾的隐患点。发动机振动和高温协同作用加剧了问题严重性。
性能测试不达标
通过剩磁检测(测量值达0.84mT)和短路放电模拟,验证线束绝缘性能严重不足,不符合产品出厂安全标准,无法承受正常工作负载。机舱火源分布分析显示,起火点集中于线束短路处,其余部件(如燃油系统)未见泄漏燃烧痕迹。
四、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结论
综合现场勘验、技术测量及动态测试结果,联正给出产品质量鉴定结论:
基于对现状的勘验分析,鉴定组认定,发动机跨顶线束与排气管罩直接接触并被磨穿后引起短路是引发本次火情的直接原因。
注:受篇幅限制,以上仅展示了部分核心鉴定图片与数据。如需了解更多案例,欢迎联系江苏联正检测鉴定中心工作人员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