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比起叛逆更怕的是孩子没主见
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体型和面部特征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开始接近成人。同时,这也是一个心理和情感发展的过程。
小孩很小的时候,他可能不认同父母的话,但他会服从。比如10岁的孩子不能理解吃冰激淋和胃会痛的关系,妈妈对他说不能吃那么多冰淇淋,他能听话。
不过孩子看得出来,大人可以随便花钱,随便看手机,晚上想几点睡就几点睡。孩子心中有个图景:大人是自由的,可以做自己的主。
而孩子身体经历了变成大人的过程,他觉得他也应该有这些权利,拥有更多自主性,表达他的看法他的态度他的愿望,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但是他的自然状态,比他自己想象的要幼稚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以为自己很厉害,以为自己长大了,可以计划、可以为自己负责。
而另一方面,父母们则贪恋孩子处在儿童期时对父母的依恋,不愿离开这种安全感和权威感,所以往往看不到孩子的成长,这里就会产生冲突的鸿沟。
当矛盾、不和谐出现时,父母就会评判孩子为“叛逆”:孩子不听我话了。
有冲突很正常,只要有“关系”,就会有冲突。比如你跟你的伴侣、你的客户、你的老板,多少都是有冲突的,但是我们不会说对方“叛逆”。
就像两个成年人的辩论叫辩论,孩子跟大人的辩论就叫犟嘴——这是因为跟孩子相比,成年人更有话语权,所以归咎为孩子“叛逆”。
经历“叛逆”,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就如同本来是一块土地,但那边又要起个小山坡,小山坡往外拱,肯定会有震动。
对于跟孩子起冲突气得直蹦的父母,我建议大家试着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可以想象,孩子正在学习如何表达自己、保护和维护自己。
孩子的很多能力是在家庭中慢慢修炼出来的,他在通过与父母的冲突,来习得如何应对、解决冲突。所以,成人在与孩子的冲突中,能不能保持理性的引导与思考,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