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速报
2024年9月,深圳某电子材料企业出口UN2210环氧树脂时,使用已过期的危包证(有效期至2024.6),且包装纸箱抗压强度下降至标准值的72%。货物在新加坡中转时发生桶装泄露,造成船公司集装箱清洗费、滞港费等损失达83万元。当地海事部门依据IMDGCODE6.1.3条款,对该企业实施3年内禁止通过新加坡港转运危险品的处罚。
事故深度剖析
1、包装老化失控
涉事UN纸箱存放于潮湿仓库超18个月,边压强度从初始值5200N衰减至3750N(低于UN规格要求的≥4600N);
2、证件管理疏漏
企业错误认为危包证过期后仍可继续使用(海关规定包装性能变化需重新送检);
3、瞒报操作链
货代伪造《限量危险货物声明》规避危包证查验,实际单件货物超豁免标准3.7倍。
危包证全生命周期管理三要素
要素一:生产源头把关
l UN纸箱须通过28项基础测试(含湿度循环试验、振动试验等),我司每批次均附《包装性能检验报告》(可直送海关危包证审核);
l 免费提供危包证申报所需技术参数:包装编码/UN标记/毛重等。
要素二:运输动态监测
l 针对海运/空运不同场景,配置IATA965-II类(空运)或IMDG4G(海运)认证包装方案;
l 实时推送危包证到期预警(建议提前45天启动复检)。
要素三:应急补救机制
l 危包证遗失/损毁时,可凭原始检验单号加急补办(最快6小时出证);
l 提供包装事故溯源报告服务,降低企业法律风险。
特别警示:2024年海关严查三类高危行为
1、危包证“套牌”:盗用其他企业证书编号(已查处21起);
2、参数篡改:私自修改包装规格未重新申请危包证;
3、跨境转借:A口岸危包证在B口岸重复使用(需办理跨关区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