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鉴定背景介绍
江苏某动力系统公司向某新能源客车企业批量采购水冷机组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运营方发现车辆频繁出现压缩机损坏、冷媒泄漏等问题。用户方先后更换压缩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并优化管路密封,但故障仍未根本解决。因涉及价值数百万设备的质量争议,双方将纠纷诉至某院。
二、 委托事项与机构受理
某院审理中需明确:涉案水冷机组是否存在设计/制造缺陷、设备性能不足与电池异常衰减的因果关系。
联正作为具备CNAS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受理了水冷机组及其配套系统设备鉴定的委托。
三、 鉴定流程和方法
鉴定团队通过三大维度开展技术论证:
1. 现场工程勘验
发现板式换热器温度传感器错误安装在水管外侧,实测显示温度监测值较实际水温偏高2℃。压缩机排气管包裹隔热材料导致管壁温度达98.3℃,削弱散热效率。
2. 动态性能测试
依据《分体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协议V1.4》标准:
实测制冷量仅2.35-2.70kW(协议值4.5kW),3台受检车辆电池温度达45-46℃(技术上限45℃)。
3. 故障数据追溯
调取三年的年维保记录显示:冷媒相关故障占比64%;高压管路年均更换率达53%,压缩机平均使用寿命不足协议值的60%。
四、 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结论
经全面技术论证,联正鉴定机构给出了结论:
1、我机构接受委托对涉案水冷机组进行鉴定,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板式换热器进水口温度传感器,贴敷安装在水管壁外侧造成温度检测误差,造成通过进出水口温度测算的制冷量功率偏大。(2)排气管使用保温材料包覆,对压缩机的散热效率、制冷效率造成了不良影响。(3)压缩机制冷量严重不足,仅有标定的52.2%。(4)水冷机组的压缩机组频繁出现泄漏冷媒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水冷机组的压缩机组的制冷量。(5)压缩机停运时无警示信息,会造成驾驶员误以为机组正常,从而造成电池组温度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运行。
2、水冷机组的压缩机组与电池异常衰减的因果关系分析如下:(1)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当,造成显示的制冷量大于实际制冷量,会误导维保人员对机组状态的判断。(2)水冷机组的压缩机组制冷量不足、排温管使用保温材料包覆、冷媒频繁泄漏问题,已造成电池组,长期接近电池充放电温度运行,严重影响了电池的有效容量,并会导致输出功率的衰减。
注:文中技术数据均经CMA认证实验室复核。如需获取检测鉴定服务,请联系苏州联正鉴定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