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CrMo调质钢
42CrMo常用于制造轴,螺栓等。
典型工艺路线:下料->锻造->正火->机械加工(粗加工)->调质->机械加工(精加工)->喷丸。锻造后的正火是为了改善锻造组织,细化晶粒,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并未调质处理做组织准备。 [1]
合金调质钢
1、用途
合金调质钢广泛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机床和其它机器上的各种重要零件,如齿轮、轴类件、连杆、螺栓等。
2、性能要求
调质件大多承受多种工作载荷,受力情况比较复杂,要求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具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韧性。合金调质钢还要求有很好的淬透性。但不同零件受力情况不同,对淬透性的要求不一样。
3、成分特点
(1) 中碳:碳质量分数一般在0.25%~0.50%之间,以0.4%居多;
(2) 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元素Cr、Mn、Ni、Si等:这些合金元素除了提高淬透性外,还能形成合金铁素体,提高钢的强度。如调质处理后的40Cr钢的性能比45钢的性能高很多;
(3) 加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元素:含Ni、Cr、Mn的合金调质钢,高温回火慢冷时易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在钢中加入Mo、W可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其适宜含量:Mo的质量分数为0.15%~0.30%,或W的质量分数为0.8%~1.2%。 [2]
力学性能
1、合金元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淬透性能相同的钢调质到相同硬度时,抗拉强度基本相同,硬度与抗拉强度大致成直线关系。
各种成分的合金钢调质到各种硬度值时,硬度值为400HB(抗拉强度约为1400MPa)时,屈强比值较高,约为0.9,淬火状态的组织对屈强比有很大影响。
调整增加钢材淬透性的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得到相同的淬透性能,得到相同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因此,在选择合金元素时应优先选择增加淬透性能作用显著而价格较低的元素,如硼、锰、铬等。但是合金元素不同的钢要调质到相同的硬度所采用的回火温度各不相同,即各种钢的抗回火性能不同。
淬透性能相同的钢调质到相同硬度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虽基本相同,但是脆性破坏倾向差别很大,低温冲击试验尤为明显。成分不同的钢调质后硬度与疲劳极限的关系不同。硬度在35HRC以下时疲劳极限和硬度成直线关系,疲劳极限的波动范围为130MPa。硬度超过35HRC时,疲劳极限的波动范围变宽。如硬度为55HRC时,疲劳极限的波动范围达380MPa。
2、调质零件硬度的确定
零件的淬透情况相同时,调质后的硬度即可反映零件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因此零件图纸和技术条件一般只规定硬度数值。只有很重要的零件才规定其他力学性能指标。
调质零件硬度的确定,必须考虑到制造工艺的要求和使用时的载荷条件。从制造工艺考虑,希望零件在毛坯状态调质,而后进行切削加工和装配。这样零件热处理时产生的变形和脱碳在以后的切削加工中加以消除。但是采用这种制造程序的零件,其硬度不能过高,一般不超过300HB,个别的不超过350HB,否则对切削加工不利。要求硬度更高的零件(如有的汽车半轴要求硬度为341~415HB),只能先切削加工,然后再进行调质处理,这时零件加热时应防止脱碳和变形,有时热处理后要增加校直工序。小批量或单件生产的零件,切削加工所允许的硬度可以适当提高。
确定调质零件硬度时还必须考虑到生产的特点,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不同零件可以选定不同的硬度,大批量流水生产的工厂希望大部分零件的硬度范围一致或固定在几个硬度范围内,这对组织热处理生产有很大的方便。
从零件使用角度考虑,确定调质零件的硬度时要注意到零件的工作条件和零件的形状。一般的讲,硬度值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光滑样品的疲劳强度都高,但是塑性指标降低,脆性破坏倾向和应力集中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当零件上有起应力集中作用的缺口时,为使应力分布均匀、减少应力集中现象,这时较低的硬度反而可以获得较高的疲劳性能。